Call me : 0871-65861014
人工智能前进的脚步已经势不可当,机器人取代人类很大一部分工作也是大势所趋,无非只是时间的问题。11月29日,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报告称, 到2030年全球最多将有8亿人的工作岗位被机器人和自动化所取代,相当于当前全球劳动力总量的1/5。
一组人类沦为乞讨者,接受机器人馈赠的图片引发热议。有乐观者觉得这不现实;有悲观者觉得很担忧,焦虑,害怕;还有人泰然自若,过好今天,明天的事明天说。我更认为这是一个启示,既然机器人必将取代一些工作,为什么不考虑那些取代不了的工作。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国际权威总结出来最有可能和最不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分别是哪些,这些工作又都有什么样的共性:
◆被取代概率在90%以上的工作:
●电话推销员
●打字员
●保险业务员
●银行职员
●政府职员
●接线员
●前台
......
◆被取代概率在80%以上的工作:
●客服
●人事
●保安
●房地产经纪人
......
◆被取代概率在50%——80%以上的工作:
●工人
●瓦匠
●园丁
●清洁工
●司机
●木匠
●水管工
●厨师
......
以上工作之所以在未来大概率会被淘汰,正是由于它们存在以下共性:
无需天赋,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
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每天上班无需过脑,手上工作熟练就够了;
工作空间狭小,坐在格子间里,不闻天下事。
◆让我们再来分析那些被取代概率在10%以下的工作:
●程序员
理论上来说,机器人完成基础的编程工作是完全可行的,毕竟,它们本身就是由代码构成的。今年10月就有能自动生成完整软件程序的 AI 机器人,名为“AI Programmer”。当然,目前的算法还有一定的局限。
目前来看,机器人编程依然只是一个理论上可行的方案,耗时耗力,即算有朝一日实现了,也明显替代不了所有的程序员。此类系统即便能淘汰众多编程工作,也只能像无人驾驶一样,仅仅只是承担更多的驾驶工作,而非淘汰驾驶员本身。
●记者
BBC 研究人员预计记者、编辑的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几率仅为 8.4%。
●保姆
相比人工智能,人类的另一个无法被机器模仿的特质就是同情心和情感交流技能,因此,在保姆这类真正需要情感投入的职业中,机器人尽管能完成大部分工作要求,但终究很难代替
●健身教练
近些年,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减肥顾问”“人工智能健身项目”层出不穷。机器人作为减肥顾问,能够比人类更加客观具体的看待问题,而且机器的算法全面精准,帮助人类减肥的效果将会更好。但无论如何,这些都比不上看见一个真正练出了八块腹肌的教练有激励效果。
●艺术家、音乐家 、科学家
无论技术如何进步,人工智能如何完善,对人类而言,创造力、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都是无法被模仿、被替代的最后堡垒。
●律师、法官
人类的另一个无法被模仿的能力,就是基于社会公义、法律量刑和人情世故作出判断的微妙平衡。法律不是一块死板,不是可以计算、生成的代码,法庭上的人性博弈更是机器人无法触及的领域。
●牙医、理疗师
当代医疗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介入了机械操作,外科领域尤其。但人类医师无论在伦理上,还是在技术操作上都很难完全被取代。而在牙科这个技术要求极高的领域,尽管很多手术,比如 3D 打印牙齿植入,已经可以由机器人完成,但在整个过程中,依然离不开人类医师的诊断和监督。
●建筑师
近年,已经有各种各样的所谓“人工智能建筑师”被开发出来,但这些系统能完成的工作仅仅是画图纸而已。而建筑师真正赖以立足的创意、审美、空间感、建筑理念和抽象的判断都是机器难以模仿的。
●公关
就连人类自己,也很难去模仿那些人情练达者的社交能力,更何况不具备情感反射的机器人。但很好笑的是,今年七月,国内的一家公关公司宣称他们开始使用一种“公关机器人”,但它的实际功能只是为客户撰写公关稿而已。
●心理医生
变幻莫测,人类都不可能完全研究透彻的东西,机器又如何实现?
......
说到底这些难以被取代的职业共性我用六个字来归纳“多变、创新、情感”一个厨师,经常能做出各种全新美味菜品,那是一台能做天下已有美食的机器所不能比拟的。一个切实做事受所有人拥戴的政府职员,也是不会被取代的。
总而言之,一个方向: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把接收到的信息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让自己处于制高点,永远也不要忘记自然永恒不变的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想要不被淘汰,最好的方法就是走在时代前沿让自己有价值。